人民大学

标题: 2018年一战成功圆梦人大新闻学考研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同志摄影    时间: 2018-6-22 15:10
标题: 2018年一战成功圆梦人大新闻学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欢迎关注:(明德楼考研)
考研咨询及辅导请联系陈老师
QQ:2404761589
微信:13552223103(手机)

初试和复试的成绩都让我很意外,因为这样的分数是考试之前不敢想象的。其实,我们往往低估自己的实力,只要你够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应该属于你的幸运。
1关于选择:
2参考书目: 1、核心参考书目
(1)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
(2)外国新闻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等人著;
(3)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
(4)传播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传播学纲要》,陈力丹著;
(5)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教程》,喻国明著;
2、延伸必读书目
(1)《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2、2013、2014版三本,陈力丹著;
(2)《新闻传播学考研核心热点专题80讲》,传播小王子著,又名孙祥飞;
(3)《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彭兰著;
(4)《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喻国明著。
(5)人大新闻学专业新祥旭考研应试宝典
3关于复习经验:
11.英语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 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占四十分,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一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这三位在英语一里很难,但在近两年英语二里出得很简单,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等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可以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和模拟题,如果一直按照英语一复习,做起英语二就能得心应手。
     
22.政治:
33.专业课:

1.新闻学理论:
  以陈力丹老师《新闻理论十讲》为主(好像有个最新版),辅以其《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和当年发表的论文。
复习时我也参考了杨保军和郑保卫老师的教材,杨的教材理论性很强,郑的教材和李良荣版本很相似。个人认为,《十讲》是这些教材里最重要、最实际、最少空话套话、最适合提炼复习知识点的经典著作。另外,陈力丹老师在人大新闻学院学术地位举足轻重,出题时自然十分具有话语权,其教材重要性不必多言。
  对《十讲》知识点掌握扎实,运用陈的观点也就能游刃有余。举个栗子,今年论述题中讨论新闻人“自律”的那道,就可以结合书中职业道德一课内容进行论述。答题时可以提到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这个热点,理论结合实际,展现出理论功底和对时事热点的了解,方能拿高分。
2.传播学理论:
   以陈力丹老师《传播学纲要》为主,辅以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以前很多人复习以郭书为主,我认为考人大新闻学院,应以陈书为主。郭老师虽然重返人大出任院长,但从今年命题来看,并没有涉及郭书的内容。今年考题中的“媒介事件”、“论传播的时间控制”、“媒介素养教育八点理念”、“人内传播”都可以在《纲要》中找到明确论述或线索,尤其今年专硕试题,“陈式风格”明显。因此,《纲要》上独有的内容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3.中国新闻史:
   方汉奇老师《中新史》+圣才中新史笔记。
   自己总结了方汉奇教材上的名词解释重点,大题和整体脉络则依靠配套的圣才的中新史笔记。中新史的特点是背了就忘,因此更需要不断记忆。初期复习应铺开知识面,到后期背诵则可以有所取舍。重要的人物、事件、报刊必须牢记。人大对一些重点会反复考,例如今年的“苏报案”;另外,逢周年的知识点也是重点,例如今年学硕考了“黄远生”,因为他是1915年被害,迄今100周年整,所以有规律可循。

5.传媒经济学:
  用喻国明老师的教材,配合其近两年内发表的论文进行复习。传经教材中纯粹的经济学模型基本不用看,看也看不懂(本科经管的话当我没说)。这本书中需要记的知识点不多,我自己总结有40多个,只是喻老师在语言上可能会为背诵加些难度,因此传经重在理解,理解了才能背下来。注意,喻国明老师每年发表的论文尤其重要,性价比五颗星。今年专硕考了wikipedia的内容生产方式,关注喻大咖论文的同学应该会发现他今年特别关注“众包”的生产方式,所以用“众包”来答,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另外今年复试中又出现了类似题目,如能将喻老师论文中原话记下来,套用在复试中,想不得高分都很难哦。
实务部分:
  本科时实务的课程都上过,但那时贪玩,没好好学,课不去上,有时期末复习都是在考场上进行,所以一切基本从头开始。
  认为新闻采写编评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不是在书上学什么。
  首先多看报,陈力丹老师说他订了两份都市报,分别是《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两者在网上都有电子版,看起来很方便。个人更喜欢新京报,评论深刻,恪守专业主义,在北京报纸里堪称翘楚。也可以关注新京报下属的公众号:新京报、新京报评论、沸腾。
  其次多关注业界动态。公众号里边的刺猬公社、新闻传播学研都不错。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看的新闻多了,你就知道采访该采访谁,该怎么提问,消息该怎么写,该怎样策划报道主题,评论要如何切入。
1.新闻采编:
  今年考的第一道题可以算是采编类,我练了半年的改消息无用武之地呀。这类题平时没练过,基本裸考,所幸平时看的多。当时拿到题,迅速定性,这可能是一篇灾难或突发事件报道(原谅我这么不严谨),那么一级信源就是目击者,二级信源可以有政府部门、学校、救援人员、知情人等。
首先,迅速策划主题。我认为新闻重在报道事实、提供启示,因此主题最好对未来具有启示意义。
  确定采访对象以及问题,询问每个采访对象两个左右问题。适当用好敏感问题,但不要偏离主题,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假大空。
  另外,最后如果加上一句“对于受害者家属,暂不予采访,以避免二次伤害”,这样可以体现出你的专业主义素养和新闻从业者需要的人文情怀,无疑会有加分。不要羞涩于拽点专业术语哈,考场上就是通过这个来筛选“懂行”的人。

4初试复试
  从近几年人大新闻学院进入复试和最终录取的人数来看,比例在1:1.2左右,复试考生的心理压力还是不小的,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人大新闻学院的复试名单一般是在3月中旬左右公布,从复试名单的公布到复试考核中间不到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所以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等到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在准备复试,否则时间上绝对是来不及的,时间紧迫,准备匆忙,是不能给导师和自己交一个满意的答案的。复试要提前准备、提前准备、提前准备、重要的信息要提示三遍,提示三遍
总结
   人总要逼自己一把,你才会变得更优秀。有一段话,激励我走完全程,我也想分享出来: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知道他人口中的好运是努力所至。所有艰难的事,化为日常的激励与攻克。你只知道要完成它、达到它。自己选择的路,就算再苦,也要风雨兼程。以上就是自己考研路上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一点启发。最后祝愿19考研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人大值得你拼尽全力,加油吧。

新祥旭一对一 考研辅导请扫下方二维码




欢迎光临 人民大学 (http://www.teyousheng.cc/)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