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郝老师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56

帖子

7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4: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试卷题型分析
(一)、试卷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同时注重了各知识点的考查。
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考查内容:小数简算、长方体与正方体、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基础知识题、计算题和应用题,全卷以六十分制命题,灵活多样的题型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知识的能力。 下面根据各类型题谈谈我的看法:
1、基础知识题第四题填空。考查的是学生对因数与倍数基础概念的理解。题目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最后一问从大到小排列也考查灵活运用审题的能力。
2、计算题为小数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计算和小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应用题,在试题的取材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综合应用的节约用水解决问题,及用公因数和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学生答题分析:
1、第一题是基本的计算包含小数除法、小数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小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主要错在粗心大意,不注意检查。认真细致的孩子拿满分不难。
2解决问题
第一题是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题为倍数问题与实际问题与分数的关系,得分容易,但得全分不容易,好多孩子不约分,郝老师特别强调在没有学习约分时可以填不约分的分数,但学习过约分后,以后考试必须些最简分数。
第三题为雨水收集问题,主要考察对长方体的体积运算和对季度的考查(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有学生容易将季度遗忘,说明一定要加强知识的回顾,有时间的时候翻翻书这些是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还有的孩子对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有待提高 。应用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题是考察因数与倍数的基础知识,
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最小的奇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合数是:4
题的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多,答题要仔细审题
第五题,综合能力较强,涉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规则体积的计算,给了六种解法,需要孩子先判断对错,再说解题思路,这类问题在人大附中小学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属于必考题型。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数据和语言描述相结合进行解答。不可只答语言描述这样得不到全分。有能力的孩子可以将六种情况讲解给家长听一听。


总结
不应该错的有些学生也错了很多。
解决问题的第一题这些测试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从卷面上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1、基础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比如方程的计算、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因数、倍数等以及分数的性质运用不熟练、易混淆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解决问题等。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的得分率虽然相对最高,但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出错,这里不光有粗心的问题,也有的同学就没掌握方法。
3、解决问题时,对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有待提高 。应用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弱,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待改进和加强方面
应该加强:
1、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其中的概念、公式、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而且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得出过程,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不能仅停留在知识表面的认识上。培养一定的思维习惯。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举一反三,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学生独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向现实生活延伸,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关注微信号回复:“人大附中五下期中”免费获取试卷打印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 04:14 , Processed in 2.5103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